会员登录
/
预约拜访
/
招贤纳士
/
English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了解世熙
走进世熙
公司架构
管理团队
制作团队
大事件
核心业务
内容制作
影视事业部
模式研发
模式购销
广告营销
选角经纪
新媒体
培训教育
产业投资
世熙动态
媒体报道
人物观点
业务动态
大型活动
版权节目
成功案例
合作伙伴
荧屏伙伴
商务伙伴
国际业务
媒体合作
联系合作
行业研究
行业动态
世熙周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世熙动态
>
媒体报道
>
电视业问题出在哪?“供给侧”改革可以怎样做?
2018-03-14 15:31 来源:未知 评论:0 点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目前正在推动的方针大略。对于电视业而言,“供给侧”改革可以怎样做?
就此话题,世熙传媒董事长、CEO刘熙晨在“中国电视南方论坛”发表了相关演讲。
电视节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几年的市场实践表明,电视行业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节目数量激增的同时,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屈指可数,同质化严重、创新度低、广告主买单难,受众的收视需求却得不到更高水平的满足,产能相对过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节目生产的绝对数量过多,而是供给侧结构出了问题。
供给侧改革,它的核心是在适度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成本,去杠杆,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它的目的是保证供给产品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同质化突出
这个是中国电视内容的老毛病。2014年底的时候,媒体宣称2015年中国电视将有200档节目;2015年底的时候,又称2016年将达400档节目。
然而,等年底再回过头去看,到底有几个节目是受观众欢迎,有社会影响力的,可以说,2015年这样的节目寥寥无几。大量的内容同质化,同质化的背后是什么?是电视节目产能过剩。
(二)创新度低
目前,中国电视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节目,绝大部分都是从国际市场引进的模式。为什么?难道我们就做不出来吗?现状就是这样。
在节目模式引进中国之前,电视行业就存在一个“跟风”的现象,你做一个好节目,马上模仿这个节目做一个,于是这个节目很快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要跟风?其实我们引进模式的节目真正成功的也只是极少数,这体现了我们创新力的不足。
(三)过度娱乐
纵观当下的电视市场,娱乐节目占据屏幕很大的份额,而且节目收视率很好,破2、破3。但是,很多节目看完之后只是哈哈笑过,心中无痕,笑笑而已,颇感无聊。这样的节目数量不少,娱乐过度。
(四)忽视现实意义
中国审美历来讲求文以载道,托物言志,也就是追求丰富的现实意义。但我们的节目很多为笑而笑,为娱乐而娱乐,忘记关照现实,遗忘传媒责任。节目不能只为满足八卦心态,需要满足观众内心深处的多层面现实需求。
(五)广告主的认知度下降
电视广告的蛋糕,被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切割,剩下的一部分广告,也越来越向一线卫视集中,向一线卫视的一线节目集中。大批的二、三线卫视广告卖不出去,甚至是一线卫视的二、三线节目广告也不好卖,广告主们越来越挑剔电视,越来越不满足于投放传统的电视了。
中国电视行业供求失衡的深层原因
中国电视行业的供求失衡,背后的问题实质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一)上星综合频道过剩
这个是结构性的矛盾,在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大国,全国性综合频道也就三到四个;在中国,上星综合频道却有34个。综合频道过剩、节目形态有限,跟风、内容同质化难以避免。
(二)市场机制发展滞后
中国电视市场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为什么人才匮乏,市场水平低是一个问题。过去电视台集节目制作、播出、运营于一体,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行政化管理。
在英国,制播分离50年、美国30多年,从电视台制播合一,到逐一细分做市场化。市场化以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由国家投资变成市场主体投资(公司投资)。
公司投资会要求减少风险,确保回报。一旦投资了,就要确保节目质量过硬,同时能够可控,这样的投资才有回报,不能控制的时候,作为投资人来讲,是心虚的。投资主体的变化加强了对节目内容生产的管控。
(三)工业化生产水平低
当你投资以后,就希望能够把控质量,确保收益。
在英国没有加班的概念,因为它已经有一套工业化的生产流程,从节目立项到播出的时间,大节目一般6个月,任何一个创意点的出现,都要经过3周,第一周出一个,第二周再出一个,第三周一个,最后把三个放在一起比较后选定。
任何一个节目的生产,先落实岗位,这个节目要有多少个岗位?各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是什么?要确保团队的人符合要求等。而在国内,不只是公司做不到,平台也做不到。
一个大型节目,2个月就要播出,只能熬夜加班,就是我们缺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中国只有一个节目是工业化生产的,就是春晚。岗位分工很明确,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下来的。
(四)职业化素养不高
国内有几十万电视从业者,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职业化素养低。原来大家都在体制内,做节目向领导负责,现在要向市场负责、向投资人负责。需要成本意识、回报意识、责任意识。
在制播分离的合作中,一些小型制作公司能够切下的蛋糕会越来越小。在各种市场因素逼迫下,节目制作和运营团队走向职业化将是大势所趋。所谓的职业化就是对质量负责,对投资人负责,有客户意识,成本意识,工业化生产意识。
(五)收视率与媒体价值顾此失彼
当下的电视市场更多地关注收视率能否走高、有多少的明星,因为广告主就看明星和收视率。现在的电视决策者运营压力太大,精力牵扯太多,顾及“有意思”,难顾“有意义”,难以做到收视率和价值观的平衡,这也是电视媒体下一步要努力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六)“+互联网”与“互联网+”的竞合
现在已经开始“互联网+”时代,但是电视还没有做好“+互联网”。“+互联网”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互联网+”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对传统电视来讲,实现“互联网+”非常困难,因为“+互联网”还没有做透,湖南卫视正在尝试,虽然在追赶,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危机感。
电视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怎么做?
(一)深化市场机制
最大的创新力一定是在市场机制下激发出来的。我们要深化市场机制,平台是能够平等合作,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内容制作方共同发展,不能抱着过去电视媒体垄断时期的心态走向未来。
(二)建立工业化生产方式
从项目的立项到整个制作生产,要实现它的工业化流程,否则公司永远只能停步在小作坊式的节目制作,难以实现规模化优质生产。
(三)推动制作和运营团队的职业化
电视市场需要一个庞大的制作和运营职业化队伍,现在的矛盾就在于职业化队伍的缺失。真正优秀的团队是职业化团队,具备市场化素质,具备传媒人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四)提高模式意识,推动模式市场化
提到模式,2015年的模式市场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抄袭事件,引发了很大的混乱。
目前在全世界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节目模式,但是我们要尊重模式、尊重商业规则,因为你对模式不尊重,其实就是破坏中国节目模式的原创力和市场。
当模式失去市场价值,中国电视人还有动力去原创?有朝一日,中国的模式也要走向国际市场,如何让别人买你的模式?
2015年,世熙传媒制作了以《音乐大师课》《咱们穿越吧》为代表的品牌节目,并与上海电视节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模式日”,致力于推动中国节目模式的原创力。
目前,“中国模式日”正在筹备第二届,在第一届的基础上,规模和内容上都将得到提升。
(五)强化传媒的责任意识,实现收视率和价值观的平衡
观众的结构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结构也在快速更新,节目生产要敏感于这种变化。仅仅给观众轻松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也给了观众复杂的需求结构,电视内容要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六)战略性融合“互联网+”
面对“互联网+”的汹汹来势,还在“+互联网”的电视要有危机感。一个不可违逆的现实是,报纸、广播都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主媒体,后来都蜕变为辅媒体。
下一步,代表新技术的互联网取代电视成为主媒体,这个趋势是清晰的。问题是从主媒体到辅媒体的过程中,电视人如何继续成为主媒体的主人?弯道超车有没有可能?
我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是有机会的。把传统媒体公信力与自媒体充分结合,把内容的创新优势与移动互联结合,这个战略是非常艰巨而诱人的。
将本文分享到:
* 返回顶部 *
世熙动态
周安信、孙睦涵、徐小清亮相2016北京卫视跨年晚会
又逢跨年夜,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都备受瞩目。今年第一季《音乐大师课》的学生周安信、徐小清、孙睦涵,一同登上北京卫视的跨年晚会,为观众献唱新年祝福。...
中国最惊险真人秀:张国立、张涵予、宋小宝、沈腾、金圣柱集
被称作“中国第一档历史体验真人秀”的《咱们穿越吧》日前开机,该节目曾因世熙传媒、华谊兄弟、阿里影业、耀莱影业与四川卫视联姻,共同投资引发人们极大兴趣。而节目选取全新穿越角...
世熙周报